<source id="8rsxn"><td id="8rsxn"></td></source>

      <source id="8rsxn"></source>
    <table id="8rsxn"><p id="8rsxn"><bdo id="8rsxn"></bdo></p></table>

    1. <source id="8rsxn"></source>
      <b id="8rsxn"></b>
    2. <video id="8rsxn"></video>
      <rp id="8rsxn"><wbr id="8rsxn"></wbr></rp>
    3. <big id="8rsxn"></big><progress id="8rsxn"><p id="8rsxn"></p></progress><b id="8rsxn"></b>

      1. 懷念露天電影

        2023-02-28 11:17:56 稿源: 作者:胡志剛
        字號:TT
        歡迎你訪問常山信息網,常山信息網努力做好小城市大網站!
        [報料熱線] 662686 [廣告熱線] 662686

         

        2.png

         

        懷念露天電影(原創首發)

           七十至八十年代, 一場露天電影帶給老家鄉親們的驚喜與激動是無法想象、難以形容的。如今已過知天命的我,翻閱生活的日歷,好多往事漸已模糊,唯獨家鄉的露天電影卻;隊繅衾@,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。

           印象當中那時有一位“美女”電影放映員不時來我地方放映電影,她時常踩著一輛破舊的單車,后面車架子兩邊拴著兩只裝有電影片的鐵盒子,盒子上寫有要放映的電影片名,她的出現可是我們小伙伴們歡呼雀躍的,近日有緣與她巧遇謀面,聊起了放映電影那段難以釋懷的時光,內心感觸良多。

           “美女”叫張明香,現已近古稀之年,原是招賢高埂村人,20歲經招聘成為招賢公社電影放映員,24歲婚嫁到湖東公社魯里村。當時全公社只在胡家淤和上埠兩個村設立電影放映點,緣由是這兩個地方人口眾多聚集,她與蔣建村的蔣立常倆人被公社定為放映員,分別在這二個定點處輪流放映電影,統一發她們每人每月24元的工資,經費由村集體支出,吃飯是搭伙付錢的,胡家淤人很有客情,如逢有那家結婚、生日或喬遷等喜事的,就會提前通知她去放上個1、2場電影,這種情況下東家便會熱情招待自然就不用搭伙。1978年至1981年一直在村最中心的曬谷坪上公演,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,將田分給各農戶自主經營,村集體一下斷了經濟來源,放映點也隨之移到了村禮堂內,由公演公看改為買票觀看,禮堂大門邊上那小小的售票口更是人頭攢動吵著嚷著競相購票,盡管是每張1、2角的票價,每場也能收上個幾十元,也算是筆可觀的收入,24歲延續到40多歲,從青蔥到不惑的歲月都奉獻給她心愛的電影放映事業,伴隨她動情忘我的講述,我也打開了塵封40余年的記憶,仿佛一下回到了童年看露天電影的那些日子,懷念它帶給我的歡樂和情趣之中……

           “今晚要放電影”了,放映隊到來的消息猶如一股溫煦的春風,吹進了千家萬戶,綻開了孩子們的笑臉。村民們奔走相告傳遞信息,還有特意跑去通知臨近村莊的親朋好友,叫上她們一起過來吃飯觀影。而像我等一幫小屁孩子總是在上午的時候就猴急地搬出自家的條凳,跑去場上搶占好位置,有放塊磚瓦占位的,還有畫地圈位并寫上大名的,各個使出了渾身解數,而家家戶戶都早早升起的裊裊炊煙,也好似傳送起興奮與喜悅,老媽在灶臺上翻炒著瓜籽,唯恐孩子等不急一般,炒鏟聲像是應征的鑼聲幻化成細細的私語,催促囑咐著孩子,三下五除二吃好晚飯,兜上滿滿的瓜籽、花生、番薯等,懷揣滿心歡喜就徑直出發。天漸漸的地暗了下來,肩扛長凳手拿木椅的村民,陸陸續續從各個角落向露天電影場聚攏。雖然電影還沒有開映但場地上也顯得異常熱鬧:有旁若無人大聲聊天說笑的,有責怪別人擠占位置的,也有后排吆喝前排坐下的,更加嬰孩被擠壓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啼聲……而此時,小孩子們總會在熒幕前跑來鉆去,對著電影機打過來的燈光,在屏幕上做手勢、裝鬼臉,一些膽大調皮的孩子甚至會伸手去摸一下放映機,而后立即開溜,雖無傷大雅,但身后不免會傳來放映員的呵斥聲。

           兩根木竿一豎,一塊幕布一拉,放映機一轉,光影投射到幕布上,露天電影算是開映了。每次在放映前都會插上話筒讓村干部講幾句話,基本上都是圍繞當前村里農事安排、田間管理、計劃生育等,各式各樣水平各異,村干部講完話后就接著放電影,“加演”在先“正演”隨后,“加演”為新聞簡報、木偶片、科技等,而后“正演”才開演。

           在我的記憶里,當時放的電影好像以如《地雷戰》、《地道戰》、《南征北戰》等之類戰斗片的居多,這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,往往覺得這種電影看起來特別帶勁,看到精彩之處常會忍不住叫好,日常中甚至會模仿影片中的人物相互玩耍。如在寒冷的冬天觀眾會凍得直哆嗦,趁在換片短短幾分鐘的間隙中,個個會原地跺腳,隨即塵土四起滿場飛揚,一片跺腳聲和喧嘩聲,換片后又回復寂靜,觀眾又緊盯屏幕沉浸在觀影之中。

           有了好看的電影,各個村都爭先恐后迫不及待的去爭取來先睹為快,有時只能實行兩地“跑片”的辦法來解決,就是在同一個晚上兩個村同時看一部電影,一村一套放映機,只有一套電影膠片,一個村先放映完第一片,接著就派人將影片送到另一個村接著放映,這就叫“跑片”?措娪暗娜巳河斜敬宓耐獯宓,看了本村的再去外村看,去外村有幾里十幾里路的,記得曾去灰山底村看《紅高梁》、何家村看《碧玉簪》、團村看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》,有時由于通訊閉塞情報不準確,會出現去外村赴空情形,如遇上了就看得眼冒血絲但還戀戀不舍!

           精彩時大家都聚精會神地看電影,無聊時會從銀幕下方看對面的觀眾,彼此逗趣起哄。此契機讓男女老少歡聚一場家長里短,孩子們的興致樂趣并不在電影上,而是呼朋喚友嬉笑追逐,年輕人則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或談情說愛或打情罵俏,更有趁著天黑趁機揩油,討罵討打的……

           初中因每晚要自習,只有周末的晚上偶遇放電影才能看上一場。這時看電影已不再是只滿足于熱鬧的場面,而是懂得開始欣賞、品味其中的細節:雷鋒故事讓人潸然淚下,董存瑞、邱少云等壯舉使人驚嘆唏噓,紅軍飛奪瀘定橋、冀中地道戰、地雷戰,狼牙山五壯士等情節催人奮進……只看得村民血脈賁張,陪著波瀾起伏的劇情,一會流淚一邊歡呼,往往一場電影看完,有關人物和情節成為近期茶余飯后的話題,而我也都會在班里給同學們滔滔不絕地講述,影片中許多的經典臺詞和歌曲張口就來,同學們聽得入迷入神,戲稱我為電影大王,獲得感、幸福感自然也就滿滿!

           還記得母親經常對我念叨電影中的精彩世界,鼓勵我要發奮讀書,將來到電影里出現過美好的地方去工作和生活,但至今未實現她的初衷,真乃一大憾事,就有待我的下一輩去完成吧!社會飛速發展,時代快步變遷。從露天電影到彩電,從彩電到DVD,從DVD到影城,再到數字電視、互聯網,如今在家翻開頻道,隨心可挑選各自喜歡的電視劇。但露天電影,幕幕感人、部部銘心,那情那景那滋那味,那種心理享受是如今坐在家里,坐在豪華3D影院里無法體會到的!

           人生有諸多的悲歡離合,也有很多的不舍情結。露天電影于我們這輩人來說,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影像,是一種難于忘懷的往事。它帶給我們快樂和慰藉,就像一壇甘醇塵封的老酒,氳氤在記憶里醇香綿長,久久揮之不去,也是塵封在那個年代美好的回憶,更是一種難以忘懷的鄉愁…… 

         

           作者簡介:胡志剛,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人,中共黨員,衢州市作家協會會員,多年來一直喜愛文學創作(散文、詩歌、隨筆、游記等),并在《衢州日報》、《衢州晚報》、《今日常山》、《常山通訊》及各網絡平臺發表過眾多文學作品。

        圖片


        微信公眾號:常山信息網,歡迎關注

        相關新聞

          無相關信息
        編輯:胡志剛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用戶名 密碼: 匿名發表
       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,與常山信息網無關。發言最多為1000字符(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)